“证照分离”那么火,但是具体指什么?

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说,世界上最远的距离,不是生与死的距离,而是我站在你面前,你不知道我爱你……此句用于解读政府政策与民众感受度之间的关系,同样生动贴切。

政府诸多政策推出后,要让民众真切感受到改革的红利,除了措施本身切中肯綮之外,去繁从简,以接地气的方式解读和宣讲政策,同样非常重要。

证照分离”即属此类。目前,别说老百姓 ,就是工商和市场监管干部,也有很多人不理解“证照分离”的真正含义。

《国务院关于在更大范围推进“证照分离”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》(国发〔2017〕45号)要求,在深入总结上海市浦东新区“证照分离”改革试点经验基础上,在天津、辽宁、浙江、福建、河南、湖北、广东、重庆、四川、陕西10个自贸试验区,复制推广上海市改革试点成熟做法。试点期为本意见印发之日起至2018年12月21日。

这是上海市在输出自贸区三周年改革试点经验之后,再一次完成制度输出。

什么是“证照分离”?学习总理最近的讲话,有利于理解这一概念。在2018年1月1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,李克强总理强调:深化“证照分离”改革,是破解“准入不准营”问题的关键!李克强总理指着会议材料中推进“证照分离”有关具体事项表一一分析:我国当前正在大力发展新动能,创新商业模式,但此前许多规定把企业应有的设备数量甚至使用年限规定得死死的,这些规定在今天真的还有必要吗?另外这条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两年一次复核还有存在的必要吗?我们看到的大量情况是,只要遇到检查就提前打扫得干干净净,其余很多时候群众反映的问题却往往视而不见,这种监管方式真的有效吗?他指出,正是因为这些形形色色的“证”,不仅制约了企业发展,事实上也分散了政府的监管能力。当前“证照分离”的关键,是大力推进“照后减证”。政府要把更多精力从关注事前审批转到事中事后监管上来。

划划重点。总理的这番话,把“证照分离”改革的要旨点得相当通透。第一,重在解决“准入却不准营”的问题。这个问题是指,市场主体资格(准入)与经营资格(准营)存在背离,都领营业执照了,却还不让开张营业。第二,政府要从惯性的“资质监管”,走向“行为监管”。发了许可证,并不等同于管好了经营行为。第三,“证照分离”改革须循序渐进。对于上海而言,现在已从“先照后证”到了“照后减证”的阶段。

总体来说,“证照分离”改革的目标是,要从习惯于发证,转向习惯于通过大数据、信息化手段,实现智慧监管。

以上,便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内容,如果对以上内容有任何疑问,请与我司取得联系,问您进项详细内容的解答。

相关推荐

最新发布